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娱 > 文章 当前位置: 文娱 > 文章

快来选择→你的南理工2021年度新闻和新闻人物!

时间:2021-12-21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快来选择→你的南理工2021年度新闻和新闻人物!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2021年接近尾声

  这一年里南京理工大学发生了哪些大事?

  涌现出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人物?

  

  我们从全年关注度较高

  新闻事件和人物中精心筛选

  结合专家意见

  列出了以下

  年度新闻新闻人物候选

  快来投票选出你心目中的

  南理工2021年度新闻与新闻人物吧!

  

  

  以下年度新闻和新闻人物投票均可多选,截止时间为12月23日中午12时。

  

  

  下面是2021年度新闻和新闻人物的详细介绍

  

  南京理工大学2021年度新闻

  01

  

  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向上滑动阅览

  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对于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场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热切关注。学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利用网站、新媒体、宣传设施等平台开展广泛宣传的同时,邀请江苏省委宣讲团专家学者,组织校内党史宣讲团师资力量开展深入宣讲,不断激发广大师生党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巨大热情。学校党委主动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双一流”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实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学校党委坚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信部党组、江苏省委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学习形式,精心打造特色活动,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在学习教育组织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党委制定了认真开展自主学习、深入开展学习研讨、抓实党支部集体学习、系统组织专题培训、认真讲好专题党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研究阐释、统筹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九个方面的具体任务,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好、开展好、落实好。

  02

  

  我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

  6月23日,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大会以“光辉百年路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分“坚定信仰葆初心”“砥砺奋进勇向前”“赓续精神创一流”三个篇章,深情讲述了一代代南理工共产党员在党的百年征程中不懈奋斗的初心故事,热情讴歌了建党百年的丰功伟绩和辉煌成就,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师生党员赓续精神、砥砺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节庆。学校党委和广大师生党员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百年史、颂百年恩、承百年志、励百年行”四个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充满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的升国旗,歌咏比赛,艺术展演,马拉松,微党课、微团课比赛,红色舞台剧,听·中国,画·中国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激励和动员全校师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凝聚磅礴伟力。

  03

  

  四位南理工人当选两院院士

  11月,我校陈光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付梦印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特聘教授王明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谢明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04

  

  王泽山院士向学校一次性捐赠1050万元

  12月2日,南京理工大学泽山育才基金捐赠仪式在科技会堂举行。王泽山院士将其所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金共计1050万元一次性捐赠,支持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王泽山在捐赠仪式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国家的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他把包括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奖项的奖金捐赠,用于支持教书育人事业。希望基金能够长期稳定地支持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让学校更强地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作用。

  这是学校历史上以个人名义最大额的单笔捐赠,饱含了王院士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以及对学校发展的深切期待,为全体南理工人树起了爱校荣校、奋发有为、追求卓越的旗帜。为更好地传承、弘扬院士精神,切实发挥院士捐赠对学校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经研究并征得院士同意,学校将此笔捐赠命名为“南京理工大学泽山育才基金”。

  05

  

  学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快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3月,教育部反馈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工作意见》。学校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工作要求,开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学习宣贯活动,全面覆盖干部教师;两次对标对表“十不得一严禁”负面清单,逐条梳理,立行立改;两次召开工作推进会,推动年度任务高质量完成;不断探索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新方式、新途径,持续推进学校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综合评价改革类中,完善党委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各类考核办法,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探索多维评价办法。教师评价改革类中,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严格师德师风第一标准;重视榜样作用,汇聚培育一批具有优良师德风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修订招聘办法,按指导意见及时调整公开招聘政策;强化管理专技队伍年度考核,探索新模式,做实考核评价。学生评价改革类中,人才培养方案将硬性教学计划转变为弹性模式;优化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明确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纳入考评体系;把“艺术与美育类”通识教育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06

  

  学校印发“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奋力开启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新篇章

  11月8日,学校印发《南京理工大学“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全面系统总结“十三五”期间的辉煌办学成就,围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百年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提出到2025年,学校学科布局更加合理、优势更加突出,创新型精英人才培养成效凸显,高端领军人才数量、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高水平开放办学格局基本形成,1-2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2-3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力争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特色基本形成,具备冲击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雄厚实力。

  07

  

  我校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举行开工仪式,校地共建再上新台阶

  11月11日,南京理工大学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举行开工仪式。作为促进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未来将打造成为创新人才辈出、领军人才集聚、创新创业孵化、高新技术转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高地。

  2021年,学校紧密围绕军民融合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坚持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努力拓展合作途径,校地合作再上新台阶。1月4日,在2021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上,副校长陈钱与南京市副市长沈建荣交换《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理工大学共建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框架协议》文本,标志着学校与南京市的深度融合发展开启了崭新篇章。4月12日,学校和江阴市政府联合举行《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发布会。依据规划,数字创新港将依托地方区域和产业优势,以工业互联网为标志性产业,校地合作打造以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为枢纽的国际一流创新城区。

  除了与各级政府广泛开展合作共建,学校还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活动,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的社会影响力。4月24日,学校协助工信部、国家航天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举办了2021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牵头主办了中国航天大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高层论坛,航天科技成就展等重要活动。7月10日至11日,学校主办了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科技活动周,来自全球26位院士,国内军工科研与生产单位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围绕“用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研发能力和装备性能”主题,就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的重大战略技术与前沿问题展开了深入地交流与研讨。

  08

  

  我校物理学科首次进入ESI前1%,学校基础学科建设显著增强

  11月11日,我校物理学科在2021年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最新排名中,首次进入前1%。目前,学校已有6个学科入围ESI前1%。

  近年来,学校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提升学校的原始创新能力,提炼及解决工程应用中的科学问题。4月,原化工学院正式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9月22日,数学与统计学院揭牌成立。10月,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理化三大基础学科在学科专业、高层次人才、高层次科技成果等方面建设成果显著。学校所拥有的强势工科的行业优势也极大地促进了基础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在人才培养、解决重大原创性科研“卡脖子”技术难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09

  

  学校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10月,学校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优化了人文社科类博士学位点布局,助力精品文科建设。

  2021年,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学校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今年我校有7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5月16日,由我校牵头,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发起的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揭牌成立。9月,出台《南京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修订)》。11月22日,南京理工大学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立。

  弘扬思政教育主旋律,多渠道联动上好“大思政课”。今年,由我校微纳卫星研究中心研制的“田园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国内首颗小学生参与研制过程的科普卫星,形成了“立方星+课程”做学一体的航天科普教育新模式。学校还精心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在宁高校院所2021级大学新生开学典礼等一系列形式新颖、广泛参与、反响热烈的主题教育活动。

  10

  

  我校2位教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8月,朱俊武、阚二军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2021年度,学校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国内竞争压力,抢抓机遇,进一步凝练特色优势,创新工作方法,聚焦重点人才、提前谋划、精心组织、整合资源、营造氛围,多措并举,推动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本年度累计推荐校内178人申报15大项30小项人才项目。截至12月20日,新增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入选者87人次,其中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23人。2021年引进教师数创历史新高,共批准引进教师252人。220人依托我校申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学校入选江苏省首批海外引才重点平台。

  11

  

  学校荣获三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实力显著提升

  11月3日,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有三项科技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付梦印院士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张合教授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哈罗德·富克斯教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21年,学校科技工作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把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强基础、固优势、抓重点、补短板,取得了新的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总经费破亿,重大重点类项目共11项,创历史新高;获批国防重大重点项目23项,合同总经费6.2亿,首次获批某领域大型工业软件,经费达1.486亿;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项目9项、课题5项,超过“十三五”立项数总和,其中青年科学家项目6项,是“十三五”项目总和的3倍;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含重点项目2项),创历史佳绩,其中年度项目14项,位列工信部部属高校首位;获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35项,同比增长50%,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项,位列工信部部属高校首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全年科技成果转化经费近6千万,超过前三年总和。

  12

  

  我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5金9银”佳绩

  10月12日至15日,由教育部等12个中央部委单位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切磋创新创业成果。经过各赛道的激烈角逐,我校参赛项目从全国228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5金9银7铜。金奖数、获奖总数均为历史新高,再次刷新历届最好成绩。与此同时,学校蝉联了“高校先进集体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学校首次实现了总决赛项目所有赛道全覆盖、成长组金奖“零”突破、红旅赛道银奖三大突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成为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实现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梦想的舞台、中外人文交流的平台。

  13

  

  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

  2021年学校多措并举,从多个维度参与国际事务,提升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能力。

  国际组织任职、实习捷报频传。知识产权学院青年教师范璐晶经学校推荐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录取,即将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任职,这是我校首位赴国际组织任职的教师。此外,学校还邀请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代表处副代表马健来校交流、讲座,成功推荐5名学生赴知名国际组织实习。

  孔子学院在复杂国际形势下保持定力,运行良好。2名学生参加“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白俄罗斯赛区选拔赛,斩获第一和第六名的好成绩;主办“东斯拉夫语境下的中国语言文化”学术会议;组织中白专家合著的《手性电磁超材料设计》获“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资助出版。

  国别研究和智库建设稳步推进。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召开“新形势下国别与区域研究”高层研讨会,参与翻译的《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回忆录》正式发行;沙特研究中心召开“中沙文化与教育交流”国际学术会议;中东欧研究中心举办“百年大变局下的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主题研讨会,充分发挥了智库咨政作用。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我校作为中国代表团技术支撑单位,向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提交《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并获采纳,成为中国被联合国采纳的第一个爆炸品标准提案。

  南京理工大学2021年度新闻人物

  01

  

  方大纲——2021国际应用计算电磁学会(ACES)“杰出成就奖”

  7月,应用计算电磁学2021国际会议(ACES-China)在成都召开。我校方大纲教授,因其在基础电磁理论、计算电磁方法、微波集成电路及天线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获“杰出成就奖”。

  方大纲教授长期从事天线和计算电磁领域的前沿研究,所独创的分层介质谱域格林函数全波离散复镜像快速算法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被评为IEEE终身会士。方大纲教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立德垂范,为国家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专业人才,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得人民教师奖章,并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方大纲教授自2008年退休后,一直全职返聘在吴文教授领衔的“智能近程射频探测系统研发领军团队”,如今虽已至耄耋之年,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指导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开拓近程探测系统中天线研究新领域,突破了低剖面/共形化、高性能和特殊波束等弹载特种天线的瓶颈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型号项目。

  02

  

  张海玉——2021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

  12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第十三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暨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展示活动评选结果。

  我校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本科生专职辅导员张海玉,继获得第十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后,获得2021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荣誉称号,成为江苏高校首位获此殊荣的老师。

  张海玉把思政课堂拓展到教室之外,用爱相伴,点亮青年理想之灯。她坚持立德树人,撰写52万字辅导员网络思政微主题日志,推动清晨约跑、团青微课堂等一批特色思政项目落地生花;她站稳课堂阵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她投身疫情防控,加入省青教志愿服务团队、校兰杉先锋突击队,撰写文章入选教育部主编的战疫丛书,录制战疫思政课受到学习强国全国平台首页推荐,播放量超45万;站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她努力打造思想引领全媒体精品实践,带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03

  

  王祎——第十一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12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公布了第十一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暨2021年“最美大学生”“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结果。我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王祎荣获第十一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王祎,男,中共党员,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南京理工大学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四川支队队长、环生学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首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教育金宗奖“年度支教教师”提名奖、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疫情期间,发起组建“兰杉先锋突击队”研究生分队,团队荣获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学校“特殊贡献奖”。个人事迹受到中国青年网、四川日报等媒体的关注报道。

  04

  

  孔毅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我校原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工商行政管理专业1994届毕业生、南京市栖霞区副区长孔毅远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满怀着亲人的期待,时任栖霞区发改局局长的孔毅远来到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担任区委常委、副区长,负责苏陕扶贫协作,开始为期四年的挂职生涯。

  挂职期间,孔毅远把受援地当作第二故乡,创新思路,扎实工作,推动栖霞与商州扶贫协作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2月27日,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商州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底,剩余未脱贫人员也已全部脱贫,实现脱贫“清零”。

  05

  

  叶德阳——“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3月,共青团中央发布了《共青团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的决定》,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叶德阳获评2020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叶德阳热心暖心事业,志愿服务时长稳居学院前列,暑期组队前往偏远地区支教,在防控新冠肺炎阶段,响应号召,积极参加社区防疫志愿者工作,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获校“杰出志愿者”“社会活动积极分子”“思源计划最美形象大使”“江苏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攀知识高峰,用三年时间修读完本科四年的专业必修课,总排名专业第一,多次获得优秀学生特、一等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并赴全美顶尖高校交流学习;作学生表率,获“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校长奖章”“瑞华校园年度人物”等荣誉。

  初心常记,使命如一,她把个人梦想融入祖国发展的伟大梦想里,让青春的底色更加亮丽!

  06

  

  张天娇——2021年江苏省“最美高校辅导员”

  12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公布了第十一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暨2021年“最美大学生”“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结果。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张天娇荣获2021年江苏省“最美高校辅导员”。

  张天娇,女,中共党员,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团委书记,学校团委副书记(挂职)。她在以“忠诚献身”为核心的南理工军工精神浸润下,构建“一心两联三融”的军工精神育人法,将军工精神融入实干教育、实践教育、实创教育,引领学生赓续军工红色血脉,投身复兴伟业,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和“两个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指导作品及活动曾荣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全国青少年零碳科技大展活动先锋项目等国家级荣誉16项,开展工作得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青年网等百余家主流媒体报道。个人曾获评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江苏省“互联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省部级以上荣誉20余项。

  07

  

  张相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10月,在国家教材委员会公布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中,我校张相炎教授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

  从1984年留校任教开始,张相炎就全身心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几十载如一日的军工教学生涯和教材编写经历让他成为军工教材领域的“专家”,为兵器教材建设和兵器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编写出版了《火炮设计理论》等教材二十余部、荣获“江苏省教学名师”称号,获得教材奖项、教学成果奖和科技奖项等十余项。

  长期以来,他本着“爱一行、专一行、钻一行”的精神,秉持着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投入到教材编写工作当中。他不仅专注于教书,更重视育人,始终围绕自身“培养创新军工人才”的理念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和兵器教材的精进与编撰。

  08

  

  张梦娜——抱恙逆行的白衣战士

  张梦娜,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中共党员。2012年参加工作,负责学校疾病预防和疫苗接种工作。

  在支援南京市玄武区国展中心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张梦娜勇挑重担,在疫苗接种工作一线连续奋战了15天共计136小时。7月21日,南京禄口机场发生疫情后,张梦娜不顾身患免疫系统疾病继续奋战,再次投入玄武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她身着厚重的隔离衣,在酷暑下连续工作了24小时,因体力不支病倒在岗位上。“等我好了,再派我去!”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张梦娜践行了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抱恙逆行,负重坚守。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身为党员的她始终奋战在“为师生办实事”工作一线。主动承担学校新冠疫苗接种的出入库工作,疫苗接收入库时间大部分在夜里,两个多月来,张梦娜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到凌晨3点;支援玄武区新冠疫苗接种,完成接种1000多剂次;支援玄武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共计完成检测2000多人次;负责学校HPV疫苗接种工作,共计完成接种3463剂次。

  09

  

  张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

  12月7日,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协关于表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全国共166个单位和205名个人获表彰。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研究员、微纳卫星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翔荣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是工信部系统唯一受表彰的个人。

  张翔长期从事微纳卫星设计、制造等领域研究,积极依托学校学科平台资源优势,在中小学广泛开展航天科普教育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筑梦航天、勇攀高峰的兴趣与热情。

  他和团队成员一起,构建了面向中小学生群体的航天科普课程新体系,自主编写了面向中小学校的航天通用技术系列科普教材20余本;以立方体卫星研制为牵引,建立了“互联网+”航天工程教育平台;成功发射以“八一?少年行”为代表的一批航天科普教育卫星,通过航天工程实践与航天科普教育的深度结合,极大提高了中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0

  

  罗加乔夫?亚历山大(Rahachou Aliaksandr)院士——“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9月30日,“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校名誉教授、白俄罗斯籍专家罗加乔夫·亚历山大(Rahachou Aliaksandr)院士荣获2021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罗加乔夫教授是白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戈梅利国立大学前任校长,现任该校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南京理工大学与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建真空等离子体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外方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材料表面的等离子体改性技术、碳基多层复合膜及金属-聚合物膜材料的研究。

  2002年起,罗加乔夫教授率领团队与我校化工学院江晓红教授课题组开展了真空等离子体薄膜领域的科研合作,2012年共建了中国—白俄罗斯真空等离子体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在技术交流、设备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金陵友谊奖”和“江苏省荣誉居民”称号。

  11

  

  徐彦秋——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优秀代表

  11月,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彦秋主讲,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组织拍摄的《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微视频,获评中宣部理论局“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是江苏省教育系统和全国省级共青团系统中唯一的获奖项目。

  徐彦秋的教学工作并不囿于课堂一隅,而是不断寻找新的“阵地”和方向,改变传统思政课堂,实践新式文化传播,将“传道授业解惑”落在实处,成为我校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优秀代表。

  徐彦秋的思政教育和宣讲活动在全校广受好评,因出色的宣讲能力和工作成效,她成为团省委青年讲师团的一员。从南理工走向江苏省,徐彦秋用自己的声音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生动鲜活的语言讲好党的百年奋斗的故事。

  12

  

  葛国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9月16日,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西安召开。葛国政教授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我校荣获“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9月15日出席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并亲切会见了此次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我校一直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工作,面向师生常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形成了健全的群众体育组织管理机制,构建了“2+1+6+N”丰富多样的群体竞赛活动体系,营造出了充满活力的体育参与文化,为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体育部葛国政教授团队组建的南京理工大学舞龙队,先后累计获得国家、国际级以上比赛冠军20余次,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

  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我校师生运动员再创佳绩,共获得2枚铜牌、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1个第四名,表现出高超的竞技水平和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续写了南理工体育新的篇章。

  13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光电技术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8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名单。我校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光电技术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入选。

  光电技术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在电光学院(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党委指导下,率先完成纵向设置改革,将支部建在学科专业上。党支部秉承“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电光精神,在学院优良师风浸润下,涵养“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念,在科研攻关、创新创业、疫情防控、支部建设等工作中表现优异,战斗堡垒作用突出,近三年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三好学生、学校校长奖章等先进典型。

  支部将军工精神融入党员教育,每年坚持参加“国防行”社会实践。支部依托“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引领党员投身科技创新,成员先后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1项、“互联网+”金奖2项、创青春金奖2项等奖项。

  

  

  不断地向下扎根才能更好地向上生长

  回顾2021

  记住这些高光时刻!

  展望2022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上一篇:东华理工大学精选了你的留言!

下一篇:福建农林大学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之文艺作品展播【深爱】

推荐阅读
联系《红旗法治报》 | 关于《红旗法治报》
中ICP备19011111号  |   QQ:773977605【微信同号】  |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学城  |  电话:010-8671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