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军事 > 国际军事 > 文章 当前位置: 国际军事 > 文章

哈佛大学教授撰文:百年后,人们如何看待“9·11”?

时间:2021-09-13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哈佛大学教授撰文:百年后,人们如何看待“9·11”?

  参考消息网9月10日报道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9月6日发表题为《一个世纪后,人们将如何看待“9·11”事件》的文章,作者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文章称,“9·11”事件对子孙后代的意义更多地取决于美国和其他国家从这一天开始做些什么。全文摘编如下:

  等到100周年纪念日时,人们将如何看待“9·11”恐怖袭击?它会被视为一个戏剧性但归根结底微不足道的悲剧,还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和世界政治轨迹的转折点?未来几代人会把这一天视为潜在趋势的生动体现、一系列灾难性外交政策失误的催化剂,还是长期影响相对有限的一次性孤立事件?或许我们唯一能断言的是,它的意义取决于由谁来做解读。

  我至少可以想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广泛可能性(外加第三种未知因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哪种可能性最接近真相与20年前发生了什么没有太大关系,而与当时对它作出的反应关系重大。

  “9·11”事件或被视为加速美国衰落的重大事件,原因是美国领导人选择了灾难性的应对方式。

  布朗大学的“战争成本核算”项目显示,全球反恐战争最终花费了美国约8万亿美元。即便分摊到许多年,这也是一笔巨款,原本可以用在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或者国家实力的其他任何要素上。

  其中大部分钱花在了可打可不打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以及几场规模较小的冲突上。全球反恐战争也大大分散了人们对一系列更广泛战略担忧的注意力。

  此外,对“9·11”事件的反应在美国国内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在短暂爆发爱国主义情绪后,这场战争加剧了国内分裂、仇外心理和对有色人种的更广泛恐惧,从而强化了处于特朗普主义(而且越来越多的是共和党本身)核心的白人至上主义。

  这种假想还假设,美国未能从过去20年当中吸取正确的教训,也无法扭转目前威胁其“民主”制度核心的党派死亡螺旋。美国没有重新唤起国民的使命感,没有在文化日益多元的社会内部恢复团结,政治精英没有再度致力于共同福祉,而是沦为一个充满仇恨的国家。

  在这个不幸的未来,美国人不再共同努力为所有人做大蛋糕,而是最终围绕各自的份额争吵不休。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加上外交政策上的更多失误,对手就很容易在快车道上像一阵风一样超越美国。

  选项一并非不可避免。还有另一种假想。

  反过来,假设美国再次振作起来,人们将如何看待“9·11”事件?这种假想首先承认美国的持久优势。

  与其他大多数富裕国家不同,美国人口在本世纪剩余的时间里将继续增长。尽管研发预算不断缩水,但美国经济仍是许多关键领域的创新引擎。美国仍然处在比其他所有潜在大国有利得多的地缘政治环境中。

  当然,这种假想假设美国国内政治目前的狂热状态最终会消退,进步主义的新时代限制了金钱在政治中的腐败影响。回归明智和中间路线的移民政策将再次使美国能够从其他国家吸引有才华、有活力和有创业精神的移民,并且逐步把他们变成美国人。美国白人适应了自己作为相对多数而不是绝对多数的地位。创新继续推动经济增长,减少了用于不必要战争的资金。政治改革彻底消除了当前侵犯投票权的现象,并且恢复了政治问责制。美国的大战略放弃对霸权的徒劳追求,回归了现实主义原则。诸如此类。

  按照这种假想,到2101年,“9·11”事件将成为在世美国人的遥远记忆。它将被视为孤立的悲剧,导致了一些不幸的反应,但并没有对美国在世界上的总体地位造成持久损害。

  然而,至少还有另外一种显而易见的可能性。如果事实证明,有关气候变化的最可怕预测是正确的,那么未来80年,人类生活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得“9·11”事件及其引发的全球反恐战争看起来像是小事一桩。如果沿海城市被淹没,岛国消失,世界上大片地区由于炎热和潮湿的致命组合而变得无法居住,数亿人因为拼命求生而开始迁徙,那么我们的后代就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去反思恐怖袭击。

  总之,“9·11”事件对子孙后代的意义更多地取决于美国和其他国家从这一天开始做些什么。

上一篇:美媒:8月成“致命月”美军部队新冠死亡率飙升50倍

下一篇:国俄亥俄州一空军基地发生枪击事件 基地已封锁

推荐阅读
联系《红旗法治报》 | 关于《红旗法治报》
中ICP备19011111号  |   QQ:773977605【微信同号】  |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学城  |  电话:010-86711111  |